四库全书的重要概述 四库精华
其实吧,在调查王弼的易注时大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。王俭在《七志》中就已经称王弼的易注为十卷(尽管《七志》目前已不复存在,各位只能根据陆德明的《经典释文》所引用的).
这讲清楚,将王弼与韩康伯的注本合并为一书 - 这一做法其实由来已久。

关于王弼对易传的修改,有一种说法是郑玄原本的易传类似于目前的《乾卦》 - 而他对于《坤卦》以下的部分则是进行了割裂。
郑玄的易注在北宋时期还存在一卷。根据《崇文总目》的记载,存世的易传有四篇,等于《文言》、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 - 这表明郑玄原本还是以《文言》为一篇,割裂附经的部分,也许只是《彖传》、《象传》。
说实话、我们眼下看到的全经都是王弼重新修订过的、而非郑玄原本。
每一卷所标注的卦名~如《乾传》、《泰传》、《噬嗑传》、《咸传》、《夬传》、《丰传》等,是以卷首第一卦为名。
根据王应麟的《玉海》 - 这是王弼新增的标注方式。这种方式差不多于毛氏的《诗传》体例、相沿已久,大体而言现在也依旧按照这种方式记录!
至于《略例》的注解,是唐代的邢璹撰写...对于邢璹的籍贯无考、其职位是鸿胪少卿。
根据《唐书·王鉷传》记载,邢璹的儿子邢縡因谋反被诛。由此可以推断出邢璹的终职...
陈振孙在《书录解题》中提到:“蜀本略例有所注 - 止有篇首释`略例`二字~文与此同~余全都不然。
”这讲清楚在宋代尚有一本同眼下不一样的蜀本是现实。然而现在只有这样这个版本存在、而所谓的蜀本早已佚失。
王弼在解释《易经》时其源头行追溯到费直...费直的易学眼下已不可见 - 但荀爽的易学就是费氏学、李鼎祚的书里还很能见到他的一些遗说!
基本上他是在探讨爻位的上下、卦德的刚柔等方面,这同王弼的注解已经颇为接近。王弼完全废除了象数之学,这没问题说是他的一大变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