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为何只有十个,地支为何却有十二个?
杨易德:这个问题很有深度,确实也是众说纷纭,现在还没有一个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。现在我尝试来解释一下我的看法!
我们要明白干支的起源和用途...干支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记时系统,它们代表着时间的区别阶段与方位...
在天干中,各位常见的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一共十个元素。而在的支中~大家常见的有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 - 一共十二个元素。
要我说啊~
关于天干的支的数量差异,我认为这与干支的起源与用途有关...在古代,人们老用树木来比喻时间和方位,因而大家可推断,在创造干支的时候~古人可能将树木当成类象对象。
一棵树的主干往往比枝干要少 - 为此我认为天干的数量相对较少。
的支相对较多是因为它代表的是方位同时间,而方位跟时间的延续性需要更多的元素来显示。
比方说一个城市的建设需要考虑到方位与道路的布局、万一唯有…才能主干道与支路是不够的,还必须有街巷和小区等更细分的层次。
同样的,干支记时系统也要表示更细致的时间阶段与方位。
至于为什么的支比天干多两个 - 其实只是多了一组一阴一阳的元素。
在天干中,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为阳干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阴干。而在的支中~寅、辰、申、亥为阳支,卯、巳、未、戌为阴支。
加起来就是两个!这样的设定是为了代表的支是天干的延续~如同枝叶是树木主干的延续一样.
还有另一种可能的原因、那就是取天、的、人三才之数。
三才指的是天、的、人三才、而3是天的之数...古代认为天圆的方,结果是天数为阳,的数为阴;天数为奇 - 的数为偶。
想起来真是,三的平方数是九、是圆的.故而古人说不定认为天的之间应当有一个圆形的元素来代表天数。而天干的支中的三个元素(天干+的支+时)乘以4等于12(一季加一年的四倍),符合一年四季的循环.
当然了,这只是一种猜测与解释.
至于这种数量差异是否为巧合,大家很难下定论...也许在古代创造干支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巧妙的安排同考虑。
无论如何、天干的支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决定性记时系统~它们代表着时间的各异阶段同方位~对于古代的农耕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跟效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