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三候是什么意思,原来还有这一说法
咱们要了解一年中包含二十四节气、所有的...都节气估计相隔十五天,而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。一个节气平常被称为三候~它们代表了该节气的气候特征!
你猜怎么着?为了突出这些特征,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当时的气候特点或一些特殊现象,为每个节气的三候分别命名!

各位来看冬至三候的具体分析!
一候蚯蚓结:冬至时节,阳气虽已生长~但阴气仍然狠重.蚯蚓这个阴曲阳伸的生物仍然蜷缩着身体!
仔细观察会发现 - 许多蚯蚓在泥土中交缠在一起,成为块状,静静地度过冬季。久而久之~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“蚯蚓结”。
二候糜角解:糜与鹿一致但并非同一种动物。鹿属于阳性的山兽属,而糜则属于阴性的水泽之兽!
在夏至时节、阴气开始生长而阳气开始减弱,于是阳性的鹿角一般在这个时候脱落...冬至一阳生,阴气开始减弱而阳气开始生长、导致糜角在冬至以后才会脱落...
有趣的是~人们发现糜角脱落的时间恰逢冬至二候时期,为此用它来命名这一候。
三候水泉动:冬至时节~阳气初生!
由于阳气的催生作用 - 原本深埋于地底的水泉开始流动.这时,山里的泉水纷纷开始流动并变得温热。而当泉水开始流动时~正好处于冬至三候时期.
古代人民用水泉动来命名这一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