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生肖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简述
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~在吴越之地、也有一个同龙有关的节日——分龙节。这个节日在全国各地都有流行 - 格外在江南地区更为常见。这个节日的习俗同五月多雨有关~传说在这一天,天上的小龙会离开原来的领域,人们相信这会带来雨水分配不均。
在这一天、人们一般会期望天气晴朗~原因在于安徽沿江地区的圩田最忌雨水。而在江浙地区 - 人们则会把这一天后的雨叫做分龙雨。
如果那天有雨,则预示雨水调顺 - 必有丰年。
跟生肖龙有关的节庆活动有闹龙灯、舞龙、赛龙舟等.
闹龙灯这一习俗约莫起源于汉朝、人们把龙看作辟邪驱灾、吉祥太平的标记。舞龙则流行于全国各地,山西是著名的龙舞之乡。
舞龙的起始可以追溯到祭神活动、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之俗.随着时间的推移~舞龙逐渐迈进成为民间文艺活动,花样繁多,每一场都有名目、如“二龙戏珠”、“黄龙过江”等。
赛龙舟最初是合祭神、祈雨紧密相关的,后来引入了有关屈原的传说。

在汉族民间婚姻中,有一种赠龙凤饼的风俗。
男方收到女方嫁妆后,会赠女方以龙凤饼作为回礼。饼用面粉做成,上塑一龙一凤 - 取吉祥如意、团圆幸福、婚姻美满、龙凤呈样的寓意。
在安徽南部一带,旧时流行一种生育风俗——请烛龙.在元宵节前后二日举烛龙在村镇中集会。
凡是婚后未育或未生男孩的妇女都会捧烛站在村头,守着路口~等烛龙到来,之后央求舞龙者将龙头上的残烛与自己手中的蜡烛交换。
据说将此残烛引入妇女室内,就容易得子.
在文学作品中,以龙为描写对象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如南朝张正见的《应龙篇》以应龙作喻,表达诗人自己高洁的品质;唐朝李桥的《龙》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一条上天入地、纵横腾挪的龙的形象;
宋朝陈陶的《龙诗》描绘了热烈壮观的歌舞场面;而宋朝王安石的《龙赋》则通过平实的语言赞美了龙的仁与智的品质。
成语与谚语中也有许多同龙相关的!“画龙点睛”比喻说话或作文在关键处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;
“叶公好龙”比喻表面上爱好实际并不真的爱好某种事物;“群龙无首”比喻失去领导中心;“屠龙之技”比喻虽有高深造诣但不实用的技术等...